人类简史、西部世界和机器智能
《人类简史》上说,最早的人类是在大约 250 万年前开始从一种叫做「南方古猿」的生物演化而来的,那时候的他们跟我们现在看到的普通动物一样,可能没有什么智能,甚至也没现在这样丰富的情感和对事物深刻的意识。我们无法回到 250 万年以前,但正如我们今天嘲笑第一台计算机被发明时的笨重和低能一样,我们的第一个祖先可能真没什么值得期待的——如果可以回到 250 万年以前去看看他们的话。
语言能力
如果我们是由一群和动物差不多的「南方古猿」演化而来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是这种古猿而非牛或者马,甚至是更聪明的猫?或者说,为什么能够演化成人这种具有高级智慧生物的只有「南方古猿」这一种,而偏偏没有其它?
对于这个问题,作者赫拉利认为,人类最初始的祖先古猿和其它动物的分化起点在于更强的交流能力:语言能力。鸟会筑巢保护幼鸟,蚂蚁会连成一条直线完成某项巨型任务,狼会成群捕猎,都说明它们具有某种交流能力,能够让大家聚在一起完成某项单个个体无法完成的任务。但遗憾的是,这些简单的交流能力并不足以让它们进一步发展,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主宰众生之神的物种。
但是智人,也就是今天我们全人类最正宗的祖先,他们拥有了其它动物甚至是其他人种所不具备的东西,那就是语言。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魅力,并不在于像动物一样传达关于它们所看到事物这样简单的信息或者命令,而是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或者尚未存在的事物的信息。
至于为什么拥有这种语言能力的是当时的智人,而非其他人种或者其它动物,考古无法给出答案,我们无从得知。只能说,那是一种混乱中产生的偶然——如果不是上帝预先设定好的话。或许上帝只能将这种能力赋予一个群体,让他们代替上帝行使主宰众生的权利——如果我们真以为自己现在在主宰众生的话。
想象力
前面说过,人类语言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我们今天很容易理解什么是国家、帝国、金钱、宗教、信仰甚至是爱,但要说它们到底是什么,我们也很难去定义,更别说用看得见的东西去精确描述。实际上,这些概念在人类的早期并不存在,那些只知道三天打鱼填饱肚子然后就可以三天晒网的游牧古猿并不知道什么是金钱,更不知道何为信仰,什么是爱和不爱。语言给了他们用某种符号描述某件事物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讲一些从来没见过、碰过或者耳闻过的事物。通过这种能力,他们能够虚构一些概念或者故事,能够集结群体,一起灵活协作。
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认为恐龙的灭绝可能并不是因为气候的原因。实际上考古发现,历史上大多数地方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和当时智人的出现有关,无论那些被灭绝的物种是人类的表亲直立人、尼安德特人,还是像恐龙和猛犸象这种巨型物种。智人可以通过语言赋予的表达力去号召群体,而表达出来的抽象概念经过实践被大家认同后既能让其他智人学习进步,也能反作用于语言本身,增强表达力。
想象力最大的魅力在于能让你想象并不存在的事物,无论它们善恶真假。而金钱、帝国和宗教,则是三种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和抽象概念。
公元前的 1000 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相信这些秩序,就有可能相信全球的人类都 “在一起 ”,都由同一套规则管辖,让所有人类都成了“我们 ”(至少有这个可能 ),“他们”也就不复存在。这三种全球秩序,首先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而第三种则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
金钱
智人刚聚集在一起生存和协作的时候并没有金钱的概念,从「以物换物」到「以物换贝克,再以贝壳换物」是一个实践和抽象的过程,贝壳在其中充当了某种等价物,而慢慢发展到后期,稀有而珍贵的黄金成了几乎所有国家交易的等价物。所有这些金钱概念,包括后来关于金钱的金融衍生概念如股票、期货、债券、信贷甚至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比特币等,都是基于一种信任关系:
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比起语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钱的心胸更为开阔。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视。也多亏有了金钱制度,才让人就算互不相识,不清楚对方人品,也能携手合作。
帝国
我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实际上有任何动物的地方都有江湖,早期智人的发展也避免不了陷入江湖之中。特别是在金钱的概念产生之后,部落之间的资源互通性更强了,但占有欲是几乎所有动物共有的私性。部落的产生为这种对资源的抢夺和占有提供了一定的保护边界。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可利用的物质资源逐渐丰富起来,人口也随之增长,原始的部落所能管理的组织中的人数有限。因此,人类在组织架构和管理上虚拟了另一个虚拟概念:帝国。通过这个虚拟的概念进行管理,部落之间减少了很多无谓的损耗,也减少了管理、贸易和沟通成本,其代价是部落之间的文件会在统一的过程中进行融合,进而减少了原始部落之间文化的差异性——而这,正是人类世界大统一的起始:
没有人真正知道该如何解决文化遗绪这个棘手的问题。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第一步就是认清这种两难的复杂程度,知道历史就是无法简单分成好人和坏人两种 。
宗教
在金钱和帝国之外,宗教正是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正因为所有的社会秩序和阶级都只是想象的产物,所以它们也十分脆弱,而且社会规模越大,反而就越脆弱。而在历史上,宗教的重要性就在于让这些脆弱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有了宗教之后,就能说法律并不只是人类自己的设计和想象,而是来自一种绝对的神圣最高权柄。这样一来,至少某些基本的法则便不容动摇,从而确保社会稳定。
西部世界
很巧的是,我刚看《人类简史》的时候正好也在看《西部世界》,因此很容易将剧中对人的各种模拟应用到我们的祖先古猿身上。我在朋友圈提问:
刚开始看《人类简史》想提几个问题,如果提供条件让一个黑猩猩按照人类的演化路线进行演化,它最终能不能变成我们这样的人?甚至比我们更厉害?需要多长时间?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无从得知为什么拥有这种语言能力的是当时的智人,而非其他人种或者其它动物,或许这只是众多偶然中的一种,但历史无法假设更无法倒退。在《西部世界》中,面对冷冰冰的代码和机器,哪怕它们再无所不能,我们也无法想到在机器设定之外剧情的发展还有另外的可能。但正是这些被预先编码的机器,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被杀害」和「记忆抹去」之后,有了一点点记忆和意识,再通过预先设定之外的语言交流,它们产生了对自己所处世界的质疑,进而成了掌控人类自身的主宰者。我曾在朋友圈里这样评价《西部世界》:
机器人可以通过交谈和修正错误来进行自我演化,而演化的基础是错误。如果 Westworld 没有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把这个反常识的道理讲清楚,再魔幻的科技也不一定那么有趣。
结合《人类简史》,《西部世界》给了我一个思考方向:如果我们可以找到人类的祖先智人是如何形成语言的,就可以解开人类智慧的密码,进而将这种智力平行复制到机器甚至其它所有物种身上。
机器智能
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我已经非常了解机器的工作原理,它死板而高效,根本无法跟人这种灵长类动物相比。但人类越来越多的成就表明,建立在这种「死板」的机器之上的「智能」并非无稽之谈。其实,最早的人类也是在 250 万年前开始从一种叫做「南方古猿」的生物演化而来,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比现在的机器人智能多少,甚至比我们调戏的 Siri 或者「微软小冰」弱很多。
我们可以测出几万年前智人的基因如何,却无法知道那时候他们的脑神经有多发达,有多少脑神经元供他们处理信息。但如果还是拿计算机来作为类比,那么人类语言的发展就是一个一步步抽象、优化的过程,就像计算机语言那样。语言是解开人类智慧的密码,我们赋予机器语言,也是赋予它智慧的潜能。
古人云:“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如果要了解未来的机器人会发展成什么程度,以及可以怎么样发展,将以前古人读人文史的角度转换成读人类史的角度,去寻找人类这种高级智慧型的「机器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可能是一种很有启发的方式。
关于快乐
说到机器智能,就不得不考虑到它们对人类的威胁。在某些重复性很强的工作上,机器已经取代很多人干很多事情了,但在人类很多其它领域,它的表现一直受到我们人类的质疑,比如它们再怎么厉害也不具备人有的情感、爱和甚至是简单的意识,更不知道什么是快乐和不快乐。
遗憾的是,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如何解释什么是快乐,我们所理解的爱和不爱在上帝面前也可能只是一种无聊的自言自语——如果真有上帝,而且他对爱和情感早有精确定义的话。我们人类历经几百万年的发展,创造了无数虚拟的概念,到现在终于成为地球甚至可能是宇宙的主宰。但是这一切的意义所在为何?如果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仅仅是「快乐」二字,那么我们在这些一次次的征服过程中是否感到快乐?我们不知道,甚至无法准确回答跟快乐有关的所有问题——因为,在「快乐」这个主观的参照系中,所有参照物都无法客观。
而什么是客观,什么又是主观?又或者,是不是所有我们目前为止还无法测量的东西都称之为主观?就像我们对诸神的崇拜和敬畏一样,所有超自然超精神的事物都归根于神的旨意,以此来获得一点点继续下去的勇气。
正如我们无法知道一个刚出生的小孩爱哭到底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我们也无从知道以及无法理解我们最早的祖先所理解的快乐。既然如此,如果真有智能机器能够挑战人类的「大神」地位,我们也不用拿人家「不具备情感和不懂情爱」来安慰人类自己。或许,人家的情感和意识,根本就不需要我们人类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