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小屏手机的商业和人文价值
iPhone 6 和 6 Plus 刚上市的时候,我在朋友圈里戏言:「考虑到我舍不得手中的 iPhone 4S,它也舍不得我,下了单付了款还是把单取消了。」
这当然是开玩笑。后来我还是下单买了大屏幕的 6 Plus,但足以说明我当时用屏幕又小操作又慢的的 iPhone 4S 用的相当满足,因为那时候我对 iPhone 也只能有这一种选择。我当时不喜欢 6 Plus 的另一个原因,是它的边角太园了,跟一些其它品牌的国产手机比较起来没有区分度,缺乏美感。但是后来慢慢习惯了之后也不再关注这些硬件外观特别是边角了,方便就行。
最近 iPhone 在连续变大之后突然发布了小屏版,国内手机厂商大佬争相评击,说苹果已经无力创新到只能换换屏幕大小的地步了。
事实上,苹果手机是大屏还是小屏可能不再重要了,你可以说它没创新,也可以说它是在商业上的创新,也即苹果在用好几年的时间做一系列 AB 测试,看看普罗大众到底是买大屏还是小屏的账。但对我来说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苹果只能提供一种屏幕,无论是大屏还是小屏,我都会用。也就是说,体现它品质的不再是屏幕的大小,甚至不是硬件外观的美观与否了,而是软件这个内核的品质以及对品质把关追求完美的精神,这才是最实在的情怀。
而在把品质做上去的同时把成本和价格降下来,这几乎是所有商业的最终目的,其它所有特性无论是自拍相机还是美颜相机,都只是一时的卖点或者不得已的细分。所谓的细分市场,不就是你做不了大市场而不得不这样做么?
另外,如果苹果手机一直变大,你让手小的人怎么办?苹果公司一直很注重产品的 Accessibility,不像本土的 12306 那样让老年人甚至正常人都难以买到一张票。